神奇的材料——聚合物貓眼石
“聚合物貓眼石“是國外的科學家通過把細小的納米微球分層鋪在可延伸的纖維上面,創造出來的一種可以隨拉伸而改變顏色的神奇材料。利用光學晶體研制的特殊油墨,科學家借助可調節電壓的打印機,構造出任何可以改變顏色的柔軟貓眼石。
這種細小的油墨顆粒大小僅200納米,它模擬了自然界能夠產生顏色的納米結構。蝴蝶的翅膀、鳥兒的羽毛以及一些多彩的寶石都是通過有序的納米結構來彎曲和反射光線產生顏色,而不是通過色素。材料表面納米晶體的不同排列方式產生不同的顏色。對于普通的色素而言,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顏色是一樣的,并且容易褪色。這種因結構而產生的顏色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有不同的色彩,而且能夠做到永遠不掉色。
劍橋大學納米光學中心的科學家Jeremy Baumberg說:“你不需要不同顏色的打印油墨,在打印的過程中就可以任意改變顏色。”
科普展品應具有科學性,趣味性
影響科普展覽效果的主觀客觀因素很多。為了讓觀眾都能從中得益,在展覽內容上我們既考慮到較高層次人們的需要,如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術、計算機網絡等,特別是計算機網絡、超導懸浮試驗、光纖通訊等吸引了許多科技工作者;同時考慮到較低層次人們特別是中學生的基礎知識方面需要,如可視電話、魚洗、二龍戲珠、車輪轉臺、轉椅、拓樸、留影壁、紅外探測、人體測試、魔棍、光學盤、騎自行車周游國內……,以及小發明小創作等,生動地反映出基礎的力學、數學、聲學、光學、生理、能量轉換等知識,吸引了許許多多青少年學生及大學生觀眾。在展品設計和展示方式上,注重了趣味性。趣味性本身表現在展品在設計制造上的精巧奇妙,引人注目,也表現在觀眾可以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它鼓勵觀眾在探索中學習、寓教育于娛樂之中,使觀眾感到參觀科普展覽既是學習科學知識,又是娛樂享受。我們的展品有50%以上可以親手操作或現場演示,應用聲、光、電、錄音機等現代技術以直觀、易懂、富有趣味的表現手法,揭示深奧的科學道理。
萬丈深淵
430*430*150
中大件:600*800*1400 底座規格:600*800*750
你有勇氣踏上這個人造陷阱嗎?站在上面可以體會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其實這不過是你的視覺產生了錯覺,一場虛驚而已!這是光的反射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翻轉的鏡像
430*430*150
中大件:600*800*1400 底座規格:600*800*750
本展品利用鏡子的反射,完成影像的翻轉。
方法是:兩個人分別站在展品的兩端,通過觀察窗看對方的影像。慢慢旋轉鏡身時,觀察隨其旋轉的影像。